茶文化中国特产网

中国特产网
汇集全国旅游信息,旅游景点大全,旅游百科知识

太平船模

今年50岁的徐海林生于苏州相城区太平街道,这里紧靠阳澄湖,过去家家都有一条船。从小,徐海林对船有着深厚的感情,祖父和爸爸都是造船工匠,他早年也跟师傅做过船,是个远近闻名的好木匠。1998年,他在电视上看到苏州要抢救和保护古建筑的消息,他想,...

  今年50岁的徐海林生于苏州相城区太平街道,这里紧靠阳澄湖,过去家家都有一条船。从小,徐海林对船有着深厚的感情,祖父和爸爸都是造船工匠,他早年也跟师傅做过船,是个远近闻名的好木匠。
1998年,他在电视上看到苏州要抢救和保护古建筑的消息,他想,船不就是水上人家的房子吗?民间古老的木船也应该遭到保护,于是就萌生了要把古船做出来的想法。  徐海林制作的第一艘船模叫黄豆船,是村上装运粮食的最普通的船。虽说船见得多了,可把船做成模型的,大伙还是头一回见,村里人都跑到徐海林家看新鲜。 2000年,他听说上海交通大学有个船史研究掌握,就去拜访,辛元欧会长看到他的作品十分惊讶并且赞叹不已,对他说:国内已经极少有人做民间船,你要把它好好地做下去。还给了徐海林一些古船的照片。得到一定后,他做船模的劲头更足了。关于中国古船的资料特别少,他到处探寻资料,看实物。他去江阴看渡江第一船,去太湖看帆船,去绍兴看乌篷船。为了省钱,他连去沙家浜都是自己骑自行车。为了制作郑和宝船,他专门到郑和下西洋的起锚地浏河,硬是在实物前琢磨了一个多小时才离开。从仿制农船、渔船、渡船到传统画舫,去嘉兴看红船,去太湖看帆船徐海林的船模一艘比一艘精致。徐海林想尽所有方法采集古船资料,连小小的邮票也不放过,鉴真古船就是依据1980年发行的一张邮票制作而成的。对于很不容易搞到的《中国古船图谱》、《船史研究》等书本,他更是爱不释手,有空就看、研究、画图样。平常除去帮其他人做木工,其余的时间全花在做古船上。 与其他船模不同,徐海林的船模并非用胶水粘在一块,而是用榫头和钉子来加固的,镂花雕刻、船帆能收能放、窗户可开可关,放入水中后,除去体型小以外,和真船并无差别。 受苏州孙武子研究会之邀,徐海林着手做春秋战船模型。这艘古战船主体结构分为4层,最高层为瞭望台,下层为船舵室。船两侧各设有8个划桨舱位。船舱底部还被分隔为4个舱,每一个舱进行单独密封,假如有舱进水,战船仍然可以继续航行。船的楼层边缘还有凸出的遮雨檐和排水道,底板全部雕刻了防滑纹路,每一个细节上和真的一样。徐海林还计划做沙船、福船、广船、鸟船中国四大名船。他说,制作古船非常重要的是将中国几千年的船文化真实、生动地表现出来。2004年6月,徐海林拿着我们的船模在南京展览中心首届农民艺术节上展出,引起了正在筹办香港海事博物馆的专家的注意,订做一艘郑和宝船,纪念郑和下西洋600周年。不久后,长140厘米、宽40厘米,上下三层、9桅12帆、的微型郑和宝船诞生了。 中国军事博物馆的专家们最看到《南湖红船》船模后,给予了高度评价,并征得他的赞同,做出了永久珍藏《南湖红船》船模的决定。同时,还邀请他做《渡江第一船》船模,与《南湖红船》一块珍藏在中国军事博物馆。 徐海林的船模艺术成了当地一绝。太平街道金澄社区文化服务中心专门辟出房子,设立徐海林船模艺术陈列室,把徐海林的一些船模作品珍藏起来,向居民们展览,并把陈列室作为社区居民和学校青少年教育的一个基地。 在海林船模陈列室里,有历史上明确记载的郑和宝船、春秋战船、新安古船、鉴真船,还有过去在江南水乡时尚数千年古老的蚬山船、苏州杂货船、喜庆塘船、摆渡船、乌篷船。他也制作一些大船,张继客船停泊在江枫洲公园,使枫桥夜泊美景重现寒山寺。现在,徐海林制作成型的船模有50多艘。不少作品获奖或被珍藏,今年第八届中国民间文静山花奖评比揭晓,徐海林的仿真船模《郑和宝船》和苏州其他四件作品摘得中国民间艺术品最高奖山花奖。
未经允许不得转载:中国特产网 » 太平船模